馬會刊物《駿步人生》,透過人物訪問、專題報道、精闢對話等內容,希望做到知性與趣味並重,為讀者注入正能量。
17歳入行,從粵語長片的反派惡女到近年的「龍婆」,羅蘭參演過的角色深入民心,儼如我們的「老友記」。鏡頭背後,她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侍母至孝,出身基層但力爭上游,為生活、為家人打拚。從冶艷的「黑玫瑰」到純良的「白玫瑰」,85歲的羅蘭,其故事色彩多變,不變的是她始終熱愛演藝事業。今期封面人物訪問,羅蘭打開心窗,回望大半生。
「治末病」 笑迎幸福下半場
所謂「治未病」,就是著重病前管理健康,往往較有病求醫更有成效。現年64歲的退休人士林麗雲早年要兼顧工作及照顧母親,無瑕料理自己健康,直至年前透過位於大埔的「賽馬會流金匯」,才逐漸參與運動、注意飲食及投入社交活動,學習管理自己的健康。
手機導航 無障礙城市逍遙遊
視障人士在日常生活遇到的困難,促使香港失明人協進會透過「賽馬會智能逍遙行計劃」開發手機應用程式「逍遙行」,以室內定位配合語音系統,協助指引路徑。「逍遙行」服務涵蓋約45個埸地,長者、輪椅人士及讀寫障礙人士同樣適合使用。
開心少女:騎上馬,我便會飛
「 騎上去像飛一樣。」生肖屬馬的陳萃彥,自小跟馬結下不解緣。「小時候我的外公每星期都會看賽馬,我也會閱讀一些與馬有關的圖書,從小已經知道自己很喜歡馬。」有次她在電視上看到有人騎馬,便主動問爸爸媽媽:「我可以學騎馬嗎?」愛馬少女的故事由此開始。
大館團隊的心思及努力得到業界的認同,大館多次獲專業學會團體頒發獎項,更獲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最高殊榮的卓越獎(Award of Excellence),表彰其在區內就保育和修復古蹟的貢獻,並在傳承古蹟精髓、技術成就、活化再用、融入當地環境和延續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超卓表現,以及印證大館的保育工作達世界級水平。
他的色士風 奏出熱和光
有心不怕遲,梁國章中二才開始學習色士風,曾因拿不出學費而感徬徨,幸獲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基金(本地進修)全額獎學金,解燃眉之急。他立志傳承助人精神,出任「音樂兒童基金會」音樂總監及首席指揮,喜見兒童由缺乏自信,到願意結識更多朋友的轉變。
周綠雲 愛與痛的「語言」
香港賽馬會捐助Asia Society(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展出《萬象之根:周綠雲繪畫藝術展》。周綠雲是香港水墨大師呂壽琨的高徒,是新水墨運動的領軍人物之一,她把傳統水墨跟西方的技巧結合,將中西合璧的風格,以女性的角度重新演繹。
一盅兩件 多變多樣
中式點心歷史源遠流長,相傳東晉時期一名大將軍為戰士送上糕餅,以表「點點心意」,「點心」自此便成為各類小吃的代名詞。港式點心結合南北方點心,新舊並蓄,且中西合璧,創造出別具一格的風味。
資訊娛樂並重親子遊
適逄兩個多月的「花園假」,讓李臻可以彌補親子時光,一家人第一次去首爾,在玩樂之餘,開闊眼界,不枉帶著兒女的種種付出和辛勞。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 : 內裏乾坤–故官文物修復展」展出約140件文物,亦設多組互動展品,加深大眾對中國傳統工藝的認識。
今年香港藝術節「香港賽馬會藝粹系列」其中一個精彩節目是由享譽世界的瑞士洛桑貝嘉芭蕾舞團帶來的《貝嘉如是說》芭蕾影像劇場。
2020年「浪琴表香港馬術大師賽」三日賽事中重頭戲包括「香港賽馬會金盃賽」及同場的「香港賽馬會亞洲挑戰賽」;騎師接力賽、亞洲青年挑戰賽及亞洲青年大獎賽也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