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於3月滿半百之年的精英騎手吳蓓華,發現要把時間分配予地球上兩大洲愈益困難 ── 她與丈夫居於香港市郊漂亮的平房,又與隊友同住於英國並接受密集訓練。
「年紀愈大,愈難離家,尤其是香港的氣候如斯宜人。很快我便要回到只得零下六度且風雨交加的環境,還有冷得結冰的喉管,這絕非樂事,但你總得面對。總是有些東西不斷呼喚你多回去,但願我能解釋那是什麼東西,但我沒辦法。我就是喜歡這項運動!」
這股熱情推動吳蓓華在賽場上屢獲殊榮。過去30年,這位在香港出生的運動員兼訓練員由11歲左右起步開始,以至代表本港參與亞運會(已四度出賽)等國際綜合運動賽事,一直在本地的馬術運動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
吳蓓華於1970年代初萌生對馬匹的愛意。當時,父親帶她到跑馬地馬場觀看晨操環節。吳蓓華提到:「每逢星期日早上都仿如我的歡樂時光,還是小孩的我就此迷上賽馬。」
之後,吳蓓華便開始騎乘小馬,年幼的她對這項運動的愛慕「油然而生」。她說:「我結識了一群朋友,會在放學後一起乘坐舊火車前往騎馬的地方。」
「一天,香港馬術總會突然來找我說:『你有沒有興趣代表香港參賽?』我聽得一頭霧水...原來馬會決定派一支馬術隊伍出戰1986年的漢城亞運會,而我們有五人獲選參賽。」
年輕資淺的吳蓓華在備戰亞運會時並無任何期望。她笑著憶述:「我們最終卻取得隊制賽第四名,這應該是僥倖多於準備得宜。那是次很棒的經驗。在那之前,我在香港騎馬單純為興趣。」
隨著吳蓓華更認真看待這項運動,她的經驗及成就也「像雪球般愈滾愈大」。香港在2014年仁川亞運會贏得銅牌,她亦是隊中一員,從容應對個人挑戰之餘,亦為年輕隊友提供指教。
她說:「有一便有二,開始參加了一次亞運會就有了下一次。轉眼我已參加了四次。」
2017年全運會,吳蓓華夥拍她的愛駒「馬會至誠」出戰馬術三項賽,這亦是香港馬術隊首次出戰全運會馬術三項賽。
吳蓓華把成就歸於「生逢其時、適逢其地,從不對任何事情妥協」的事實。身邊人的支持亦不可或缺。她說丈夫是她20年來的「忠實擁躉」,更「令一切成事」。還有她的隊友,包括自八歲起由她執教且每到英國受訓時均住在同一屋簷下的何誕華。「我們互相依靠...我的訓練導師也都全都鼎力支持。真的是每個人的付出,眾志成城。」
訓練及比賽佔了一年中約10個月時間,當中包括3月至10月的正式馬術賽季。攀上頂峰所需的訓練及生活方式教會吳蓓華要有「無比耐性」。她強調:「你不能對馬匹發脾氣,這無補於事。」她補充,這項運動令她明白要堅忍不拔、「擇善固執」。
她指出:「你要準備異常刻苦地拼搏,不能得過且過。事情亦非往往能如你所願。這個過程會令你學會加倍謙卑。」
歸根究底,吳蓓華全憑熱情而堅持下去。「馬術運動令我踏上精彩萬分的旅程。我到過新奇的地方,遇過奇人異士,也騎過表現脫穎的馬匹,這一切使我感到愉悅,促使我分泌腎上腺素。即使全身痠痛,而且連續多月不能與丈夫見面,但只要想到策騎的愉悅,我便會繼續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