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知多少

馬會馬術發展
字型

馬術消息

人馬合一的夥伴精神、追求卓越的堅定信念,香港賽馬會與香港馬術運動,同心同進。

蕭穎瑩:「活著就是為了大型比賽和冠軍賽中的時刻,它們會使你的腎上腺素飆升。」

18/08/2017

人生充滿了起起落落,不是經常一帆風順,沿途總有波折。而作為國際盛裝舞步大獎賽的騎手蕭穎瑩,她深明箇中道理。

多年前,她自幼訓練的一匹馬,在即將晉升到更高級別時,被診斷患上喉癌,不久以後便去世了。這一悲劇使蕭穎瑩感到如同失去了一位家人,她不停地哭泣,直到眼淚都哭乾了。而後,當這位精英騎手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備戰,蓄勢待發時,她卻受到了另一沉痛的打擊 — 她準備帶去參賽的馬匹受了傷,即使她已「竭盡全力」,亦無法參與這項極其重要的賽事。

對於這位年輕女士而言,這些都是沉重的打擊。但每次她都能振作起來、重新爬起並奮力前進,一切都是出於她對馬術的熱誠。

蕭穎瑩說:「當遇上重大挫折,我有時也會感到沮喪,但不如意的事情總會經常發生於人們身上,這其實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大可一蹶不振,自怨自艾地埋怨:『真倒楣,我真可憐』。但到最後,生活還是要過。你要明白,不如意的事也會找上其他人。你要麼放棄,要麼就說:『不行,我要堅持下去』。我熱愛騎馬,而這就是我前進的動力」。

蕭穎瑩認為,要在馬術領域取得成就,必須懂得從失敗中振作,因為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對生理及心理要求高的運動。但這項運動本身亦為騎手帶來一股力量。「重重難關會使你變得更加剛強,亦會加深你對這項運動的熱愛。我認為馬術運動使我變得更堅強。挫折是我們在運動中需要面對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遇上看似棘手的事,你也必須保持積極的態度,盡你所能全力以赴。」

多年來,這位騎手的堅強意志幫助她取得了多項傲人佳績,包括在她2006年初次亮相的大獎賽中贏得青年騎手冠軍的頭銜,同年因成為首位參加2006年亞運會的香港盛裝舞步騎手而創造歷史,而後在2014年亞運會中個人排名第四。她還因自小就培育了各種馬匹而引以為榮,其中多匹都踏上了國際級賽事的舞台。

蕭穎瑩將會夥拍愛駒Jockey Club Connery代表香港出戰今屆全運會的盛裝舞步賽事,她亦是香港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代表出戰這項賽事的馬術代表。

作為一位在5歲那年就開始熱愛馬匹的騎手,蕭穎瑩非常享受參與馬術比賽的興奮心情:「這些時刻使所有的辛勤努力瞬間變得有價值。你活著就是為了大型比賽和冠軍賽中的時刻,它們會使你的腎上腺素飆升。」

現在,比賽對於蕭穎瑩而言,並非是一系列互不相關的個別活動,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使她不停地進步。她說 :「即使你自認為是最優秀的騎手,你還是要不斷努力做得更好。或許你很滿意自己的表現,但你還是希望變得更優秀。這就是成為頂尖騎手須具備應有的眼界。」

擁有好的導師同樣重要。蕭穎瑩說她很幸運能夠曾與一些世界上最優秀的教練和騎手共事,當中包括安基‧范格林斯芬。曾經幾年,蕭穎瑩居住在這位荷蘭盛裝舞步冠軍位於荷蘭的馬厩,並與她一起訓練。那時,她正要從21歲以下級別邁向成年騎手級別。她說范格林斯芬作為以身作則的楷模以及她對馬術運動的全情心投入,給了她莫大的啟發。

在職業馬術中,運動員對運動的投入程度是許多其他職業無可匹敵的,尤其是因為這項運動涉及兩個生命。

蕭穎瑩解釋道:「這不是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你的生活方式。與馬兒一起工作意味著你必須給予牠們時間。這份承諾很重大,因為你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且有氣息的生命,而非你在訓練結束後放進儲物櫃中的一雙運動鞋。」

蕭穎瑩現居英國,也是了香港賽馬會發起及資助的「香港馬術精英計劃」的成員之一,該計劃幫助運動員在國際舞台上取得成功。她認為自己在推廣青年馬術上肩負重任,並表示這項運動教會了她許多人生哲理,包括耐心和毅力,還帶她邁進她曾認為不可能達到的領域。

她說:「『香港馬術精英計劃』是個十分激勵人的計劃,它令我們能成為一個團體去相互支持和鼓勵。我們都很認真地對待這個計劃,認為我們有責任代表香港,並成為下一代的榜樣。我真心希望我們能啟發人們對馬術產生興趣。我真切地認為這是一項精彩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