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及社區貢獻

慈善及社區貢獻活動
字型

charities_2021122901200.html

家庭服務

「疫情下應對困境的能力、家庭幸福與創新家庭服務的關係」新聞發佈會
29/12/2021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反覆變化,港人需持續抗疫並維持「新常態」下的生活模式,難免讓人身心均面對沉重壓力。為探討和了解港人家庭於疫情下的應對困境的能力高低與家庭幸福的關係,以及當中為創新家庭服務帶來何等啟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賽馬會智家樂計劃」團隊於今年2月至3月期間,透過固網電話、手提電話及網上問卷方式向7,438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研究結果撮要如下(詳細調查內容另見附件-【下載連結】):

  • 53.9%受訪者認為自己家庭應對困境的能力高
  • 年齡越大,擁有高家庭應對困境的能力的比例越高:以受訪者年齡進行比較,調查發現認為自己家庭應對困境能力高的較多為年齡組別高的人士,而較年輕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家庭應對困境的能力高的比例則較少
  • 家庭應對困境的能力高,出現焦慮和抑鬱症狀的比率會較低
  • 家庭逆境應對能力高,個人幸福(健康及快樂)和家庭幸福(快樂及溝通質素)的程度較高
  • 家庭逆境應對能力低的受訪者於遇上家庭問題時,較不樂於接受家庭服務,而較為願意參加社福機構於網上舉辦有關情緒和壓力管理的活動

計劃調查研究員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副教授王文炳博士指出疫情反覆,面對疫情觸發的壓力,家庭關係難免飽受負面影響,阻礙家庭健康及和諧的發展。王博士指出適時與家人保持聯繫,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互相分擔憂慮感覺及扶持,是家庭攜手面對「逆」境的最佳體現,絕對有助提升家庭應對困難的能力,從而提升家庭幸福。

「賽馬會智家樂計劃」首席調查研究員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社會醫學講座教授兼羅旭龢基金教授(公共衞生學)林大慶教授亦欣見家庭幸福與家庭面對逆境時的應對能力存在正面關係,林教授表示於疫後新趨勢下,各界別各階層須更加智用資訊及通訊科技,包括社交媒體及電子遊戲程式,與家人及親朋好友建立優質且有趣的溝通渠道,創造優不一樣的親子時光,共渡境。林教授建議家庭服務中心在防疫措施下的各種框架和壓力,積極應對服務層面上的新挑戰,利用科技工具提供更多富有創意、預防性介入服務。就是次的調查結果所見,前線家庭服務工作者有必要考慮舉辦更多與情緒管理和壓力管理相關的線上活動。

林教授續指,計劃團隊開發並可供免費使用的《智家樂樂通》平台,讓家庭一同參與多元化的公眾活動,例如是即將於社交網站上舉辦的《智感激Hashtag大挑戰》攝影比賽,以簡單圖像向家庭成員表達謝意。團隊亦鼓勵大家參與《智家樂家庭聯盟》網上問答遊戲,測試對防疫、運動和健康飲食習慣的知識,藉此加強家中面對壓力時的抗逆力。

「賽馬會智家樂計劃」為協助全港26所非政府機構營運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綜合服務中心,改善其預防、支援和早期補救性服務,建立創新和實證為本的家庭服務模式,及進一步協助前線社工聯繫家庭服務使用者,改善家庭關係,促進家庭幸福。計劃鼓勵大眾善用資訊及通訊科技,研發及推出15款改善親子關係的手機應用程式。計劃合作夥伴之一的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紅磡綜合服務中心的中心主任曾雁東先生則表示,夫婦關係於疫情期間亦難免備受挑戰,甚至面臨新的衝突。為提升家庭成員的連結及改善家庭關係,中心配合多款應用程式,並透過運用「愛的語言」及融合五種感官的感知,推出一系列婚姻培育工作坊,讓伴侶們能夠在一個愉悅的環境下增加親密感覺。

另一位出席是次記者會的中心代表、註冊前線社工李振銘先生續指,夫婦二人透過親密瑜伽動作、發掘對方的潛能和優點,一同學習新穎資訊科技工具。研究結果顯示,家庭逆境應對能力較低的人士,較不接受面對面的家庭活動,所以學習資訊科技有助參加者以另一方式更快更有效地與家人溝通,在輕鬆玩樂氣氛中創造美好時光,將彼此間的感情升溫,建立互動關係,以增進彼此連繫,於逆境之際自然更能同心協力克服困難。